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扶贫
中国绿色时报4月12日报道(作者 王道东 王雄伟) 贵州省黔东南州立足州情、林情,在实施生态扶贫战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过程中,黔东南林业系统将继续多措并举助推生态扶贫。
退耕还林建设扶贫先行。黔东南州全力争取国家将黔东南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陡坡梯田和严重污染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范围,到2020年全省争取实施退耕还林30万亩以上。退耕还林任务继续向榕江和剑河等深度贫困县倾斜,对符合退耕政策的贫困村、贫困农户实现工程全覆盖,确保1.7万户贫困户每亩退耕地有1200元的政策性收入。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平台,黔东南州支持贫困县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资源调整种植结构,下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刺梨、核桃、板栗、樱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果林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000户3.2万人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扶贫"助农"。黔东南州认真落实827.4万亩国家公益林每亩15元的补偿标准,巩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黔东南州主动向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委汇报、沟通,根据贵州省出台的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方案,健全补偿资金投入机制,逐步提高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558.49万亩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实现与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并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9万户47.6万人户均增收70元左右。
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扶农"。黔东南州按照中央、省、县三级分担的原则,整合中央补助资金、森林管护资金及切块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新增省级财政资金,加大对生态护林员的资金投入,按照"应聘尽聘"原则,贫困县根据实际需要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在现有生态护林员11380人基础上再新增生态护林员11605人。同时,黔东南州建立统一规范的森林管护队伍体系和管理制度,切实解决护林队伍类型、方式、补助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并进一步扩大生态护林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防止生态护林员脱贫后因病返贫。到2020年,全州生态护林员森林资源管护队伍总规模达22985万人,人均管护森林面积稳定在1500亩以内,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万户6.5万人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
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富农"。2018年-2020年,黔东南州通过全额赎买试点、部分赎买试点、改造提升试点等多种方式,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完成赎买改革试点面积2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0户1600人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
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护农"。黔东南州力争完成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建档立卡1278户4779人中自愿搬迁贫困人口优先纳入黔东南州,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并按照标准对移民对象进行生态补偿,促进脱贫。
森林资源利用扶贫"惠农"。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林业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大力发展林菌、林药等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林下养殖业,加大林地空间利用力度,发展立体林业。到2020年,全州林下经济建设利用林地面积500万亩以上,其中林下种植80万亩、林下养殖100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加工120万亩、森林景观利用200万亩;发展林菌种植10万亩、林下养鸡100万羽。全州林下经济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000户7000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届时,黔东南州森林、林木(花卉)公园达19处、森林康养基地达11个,森林旅游业与康养服务业力争实现产值275亿元,助推贫困群众2万户6万人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