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88sb.com  > 林业资讯  > 林业动态

子午岭下的绿色希望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8-05-14


子午岭下的绿色希望

--宁县盘克镇前渠村发展苗林产业纪实

    在被誉为"庆阳苗林第一村"的宁县盘克镇前渠村,不仅田地里种着苗木,就连农家院落的犄角旮旯、山边河滩的荒地也都用来种苗木。
    4月1日中午12时许,前渠村的一片油松地里,十多位村民热火朝天地挖着油松苗,这些油松苗要运往陕西省延安市,一共12.2万株,可收入4.2万元。
    前渠村苗木种植起步早,许多村民从中获益,更有不少贫困户因此脱贫。近几年,虽然这项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但村"两委"积极探索新办法,苗林产业发展有了新的起色,一株株小树苗又在前渠村"火"了起来。
    苗木种植增收入
    前渠村位于子午岭林缘区,虽然缺少平整的可耕地,但宜林山地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有培育优质苗木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3年,前渠村党支部书记马宁源凭着自己在林场打工时学到的育苗技术,率先在自家的4亩地上搞起了苗木培育。"当时村里人都不看好这个产业,2005年苗木有收益时,虽然收入不高,但也比以前种粮的收益翻了一番。"马宁源告诉记者。
    2006年,马宁源动员段怀宁等3名村民一起栽植苗木,共培育国槐、刺槐、油松等70多亩。2009年,这些苗木初见效益,平均每年每亩地收入2000元。随后,马晓力等13名村民也加入进来,全村种苗面积达到120多亩。2011年,这些两年生的苗木每亩地收入达到2.6万元。
    面对良好的收益,很多村民都动了心。从2011年起,前渠人纷纷栽植苗木,之后的3年,全村每年每亩地收入8000元左右,苗木成了前渠人的"摇钱树"。
    看着前渠村红火的苗木产业,盘克镇其他村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加入了发展苗林产业的"大军"。
    马宁源介绍,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去外地寻找销路,后来不断有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的客商主动联系前来购买苗木。因当地苗木抗寒抗旱、造林成活率高等优势备受客商青睐,苗木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据马宁源回忆,前渠村接待外地客商最多的一天,来了20多辆13.5米长的运苗半挂车,村里人手不够,邻村邻乡的人也来打工,单是起苗每人每天收入都在200元以上,挖大苗的工人每天能挣1000多元。2014年,前渠村苗木一次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3户,最多的一户收入达到80多万元。
    科学管理兴产业
    看到种植苗木的效益好,有些村民在不了解市场行情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种植油松,且种植面积大,很多村民只注重了数量,将苗木种植得太密,造成树苗成活率低,苗木质量大大下降。2015年,苗木价格大跌,前渠村的树苗严重滞销,村民们坐在田间一筹莫展。
    村民马海岗是一位苗木经纪人,掌握着很多客商资源。他告诉我们,以前客商来运苗木时,只要是活苗都行,但从2015年开始,树形树冠好看的精品苗木需求大增。"达不到客商的要求,苗木自然就卖不出去了。"马海岗说,"此外,树种单一、市场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导致苗木滞销的原因。"
    孙涛是前渠村的育苗大户。虽然近几年村里苗木销售不景气,但孙涛培育的苗木却不愁销路。"前期培育和后期管理同样重要。"孙涛说,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什么时候该间伐,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正因为有种植优质苗木的意识,孙涛精心培育的油松苗高、壮、绿,树冠树形都很好,"两年生的油松苗最好卖,我种了3.5亩的油松苗,今年都能卖完。"孙涛说。
    面对产业发展遇到的困境,从去年开始,前渠村按照从新、从优、从大的理念,引导村民在苗木培育上转型升级。在品种上,由常绿树种转变为彩叶树种,培育紫叶矮樱、丝绵木、金叶复叶槭等;在技术上,向村民育苗提供技术指导,引导村民科学管理;培育树形树冠好的2.5米左右的苗木,以适应市场需求。
    抱团发展闯市场
    为了继续发展壮大苗林产业,前渠村成立了庆阳森园春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和宁县盘克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331+"产业扶贫模式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路子。
    前渠村以庆阳森园春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宁县盘克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群众以土地和现有苗木入股,资源变资产;以精准扶贫贷款和闲置资金入股,资金变股金;参与合作社分红,农民变股东,实现"三变"改革模式。合作社统一管理,确定种植苗木品种,寻找渠道进行销售,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保障农户收益。
    宁县盘克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0月,至今已流转土地320亩,带动贫困户62户,贫困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合作社分红,还可利用空闲时间在合作社打工,每天可挣100元左右。这些土地除了培育油松、侧柏等容器苗,订单种植白皮松、樱花等之外,其中的120多亩已经被打造成精品苗林基地,种植紫叶矮樱、木槿花等彩叶树种和观赏性强的月季等花卉。
    村里还多次邀请苗林专家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优质苗木种子和容器袋,并组织村民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学习苗林经营技术。
    在新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前渠村生产的30多种中高档苗木已售往北京、内蒙古、青海、宁夏、河南等地。在前渠村采访期间,正是苗木销售的旺季,苗木地里都是忙碌的身影,有些群众中午不回家在地里起苗,为了赶时间装车,有的村民甚至要忙到深夜。
    如今的前渠村,发展苗木产业不再是"单打独斗",抱团发展让村民们有了"靠山"。(甘肃日报通讯员 安志鹏 郑朝静)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 责任编辑:www.288sb.com管理员